第20章 延壽教向天借糧,勤耕種有借必還
今天周宇挺高興,除了解決了巡檢司過來找茬的事以外,還着手降低了教衆每餐的糧食消耗。
延壽教營地人數衆多,每天生産的“天然肥料”也多。
因為周宇硬性規定隻要在營地,就必須在特定的位置方便,所以還真的攢下了不少“肥料”。
囊山村的村民發現了之後,看着這些肥料直流口水,竟然想過來偷偷運走。
但護教者守衛過去也是農人,哪裡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當即就驅逐了對方。
村民見撿便宜不行,就過來買。
用新鮮的蔬菜和家裡面種出來吃不完的瓜果,或幹貨過來買“肥料”。
有了這些食材,加上教衆出動時順手挖的野菜鮮菇,摸的魚逮的田鼠,教衆們的白粥裡終于有了花樣,也稍微減少了一些白米的消耗。
周宇規定教衆以小隊出動時獲取的食材,上交一半,另一半本小隊自己分食。
這讓職責是護衛巡邏而沒法出動去“野采”的護教者,米粥裡也開始有了少許腥葷。
一天三餐的護教者們,最開始加入延壽教的一批,短短幾天下來,此時臉上已經褪去了菜色。
走在營地裡,嶄新的麻布衣服和草鞋,梳洗過的外表,都能把護教者和普通教衆輕易區别開來。
延壽教營地的條件已經進一步改善,還将繼續改善下去。
有魚有肉的一餐,讓周宇和蜘蛛的嘴裡總算有了鹹以外的滋味。
他們在24世紀是吃過喝過的,這樣鄉下廚子燒的菜,除了食材新鮮以外,别的的确沒什麼可稱道的。
但他們還算滿意,包括一起上桌的竹季遠和周石磊。
周宇舉杯:“來,用季遠和石磊帶回來的茶,以茶代酒,咱們同飲一杯。
”
周宇、蜘蛛和竹季遠、周石磊同舉杯子,喝了一口。
延壽教的教衆想要每日兩餐,就得幹活。
自從開始伐木砍柴以後,流民裡有人主動出來說自己會一些木匠活,有些材料可以拿來打家具。
周宇立刻召集會木匠活的流民,成立百工司,把他們編入木匠小隊,雖然暫時一個小隊都編不滿,但允許他們帶親人、朋友一起入同一個木匠小隊打下手,這才編滿一小隊12人。
周宇他們現在坐着的就是木匠小隊打的簡單方椅,還不甚牢靠,需要精進技術。
但起碼從無到有了。
周宇問過木匠小隊的隊長王慶安,他說自己也是看到了夥食隊的許富毛遂自薦最後成了隊長,得了更好的待遇,這才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靠手藝混得好些。
在王慶安眼裡他自己的手藝是比較差的,都沒臉說自己會木匠,隻說會粗略打些家具。
沒想到就進了木匠小隊了。
流民裡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包括一些人才也隐藏其中。
于是周宇宣揚木匠小隊也是一日三餐,打出堪用的東西來就能給2到5文錢不等。
如果打出來的東西能賣錢,也會給木匠小隊分潤一些。
這算是周宇千金市骨的一個舉措,有了許富和王慶安的例子,相信流民們會更有主觀能動性,想想他們會什麼,然後報上來。
周宇在晚餐上閑談道:“有教衆說自己會燒磚蓋房子,最近天氣還不冷,也沒有雨水,但蓋房子是遲早要的。
”
竹季遠放下筷子:“教主,咱們延壽教還沒接觸官府,如果任意蓋起房子,官府派人過來拆了怎麼辦?
”
周宇露出笑容:“官府若要拆,我們就找個村子裡去住。
”
周石磊笑得咧起了牙:“官府有幾個人?
真敢派大軍來拆,咱們就住到囊山村裡去。
這次咱們帶一千人去,看他們敢不敢再把咱們擋在外頭。
”
竹季遠垂下眼睑,不知想起了什麼:“朝廷哪裡還有大軍。
本朝開國乃是再複漢家苗裔,從原朝鐵蹄手中奪取中原,遂立國号為興。
現在當年被打散的十三部雜胡又在北方被兀裡烈統一,繼原朝國号。
現在北原攻打我大興,北方遭災本來就民生艱難,還要征役征丁打仗,已經把能派的兵都派上去了,哪裡還有大軍?
”
周石磊也露出了沮喪的表情,他在這裡被人叫着“大弟子”,也沒有忘記成為流民之前憂心北原騎兵打來時的時光。
周宇和蜘蛛對視一眼。
他們之前在與流民的交談中當然已經知道了所處的朝代叫大興或者興漢,也知道這個國家面臨着北方遊牧的入侵。
但别的就不甚了了。
竹季遠畢竟當過讀書人,對這個國家怎麼建立的,北方遊牧是什麼政權,首領的名字叫兀裡烈都知道。
否則還真沒有人給他們解說他們來的朝代。
時間支線開發難度就在于曆史和主時間線的偏差有時候挺大的,沒辦法帶着記憶來處理事情。
比如竹季遠說他來自于齊王地界,周宇大概能知道在地圖上的哪一塊,但萬一這時間支線裡與他的判斷不同,實際上齊這個字不再指代那一塊領地了呢?
所以周宇也沒有追問過竹季遠這些“常識”問題,免得露餡,今後再慢慢了解。
但他們至少知道了,他們來到的時間線肯定是支線的支線,朝代名字變化挺大,和主時間線差的有點遠。
周宇:“所以曲陽城附近實際兵力空虛?
”
竹季遠解釋道:“我從城裡探聽到一些消息,本地地主豪強已經開始想辦法召集丁壯自保了。
隻是征役征丁之下,他們連種地的佃農都少,要找到丁壯可不容易。
”
周宇思索了一會兒:“明天我定下一些制度開始推行,看看巡檢走了之後明天會不會有其他人找我。
如果沒有,後天我也要進一趟曲陽城。
”
穿過來幾天了還沒進過曲陽城,主要是周宇覺得可以等他了解這個時間線之後再做戰略決策,進城做不了什麼。
于是幾天下來他成了坐擁接近2千教衆的教主,而仍然是個在曲陽城裡沒有名氣的人物。
穿越過來的第六天清晨,延壽教營地裡吃飯的,有活幹一天兩餐的教衆們開始按照周宇的指示,在吃飯的時候向天呼喊:
“延壽教向天借糧,勤耕種有借必還!
”
雖然還沒有耕種,但有這句話之後,教衆們起碼心裡清楚延壽教是要好好種田的。
而暫時不幹活,一天隻有一餐的信衆和一天隻有半碗飯的未入教者,吃延壽教的施粥時,則必須向天呼喊:
“延壽教教主心善救民,大恩德我等銘記于心。
”
周宇開始給自己立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