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66章 蹊跷
永遠不為敵……
對于兩個都想争那個位置的人,注定隻能是美好的希望。
大皇子這麼說,幾乎是承諾隻要他放棄争儲君之位,他會保他一世榮華富貴。
謝景衍當聽不出大皇子的弦外之音,“希望能如此。
”
兩人往禦書房方向走去。
雖然大皇子在危急關頭,把希望寄托在謝景衍身上,謝景衍也真的救了大皇子的命,但身在皇家,沒那麼容易交心。
快到禦書房時,大皇子狀似不經意道,“六皇弟這些天見過晉王?
”
雖然謝景殷被貶了,但大皇子還是習慣了叫他晉王。
謝景衍道,“前些日子,他當街攔下我的馬車,和我說了幾句話。
”
大皇子臉色微變,聲音不自覺加快幾分,“說了什麼?
”
謝景衍漫不經心道,“幾句挑撥之言,我沒放在心上。
”
大皇子道,“你救了我,讓他滿盤皆輸,他必不甘心,還好六皇弟明智,不受他挑撥……”
大皇子說到這裡,謝景衍腳步突然停了下來。
他看向大皇子,“所以晉王誘你上鈎的那封信上到底寫了什麼?
”
謝景衍問話時,就看着大皇子的眼睛,沒有錯過大皇子眸底的慌亂。
不過大皇子隻慌亂了一瞬,就穩住了道,“晉王沒告訴你嗎?
”
謝景衍道,“他隻是問我知不知道那封信上寫着什麼,旁的沒說。
”
大皇子明顯松了口氣的樣子,謝景衍眸光冷沉了幾分。
大皇子道,“信上寫我母後死的蹊跷,約我一見。
”
先皇後死的時候,謝景衍人在皇陵。
具體死的時候什麼情況,謝景衍并不知道,隻知道先皇後在他母妃出事後幾個月就染病了,不治而亡。
以宋皇後心狠手辣的程度,先皇後死于非命,不無可能。
但他不信大皇子說的是那封信上寫的,要是寫的這話,謝景殷用不着攔下他,說那麼一番話。
看大皇子方才的慌亂和松一口氣的樣子,謝景衍越發肯定那封信與他有關。
正好有宮女過來,兩人誰都沒說話,這話題就不了了之了。
禦書房。
皇上的龍案上擺着兩份考卷。
這兩份考卷都寫的極好,可以說在伯仲之間。
謝景衍和大皇子上前,給皇上行禮。
謝景衍沒說話,大皇子道,“不知父皇傳召兒臣和六皇弟來是……?
”
皇上道,“這兩份考卷,你們看看哪份更勝一籌。
”
大皇子沒想到皇上找他們來是看考卷的,他接過考卷,把其中一張遞給謝景衍。
都遞過來了,謝景衍就接了。
他看完手裡的這篇,大皇子也看完了,兩人調換。
皇上在喝茶,等大皇子将考卷合上,皇上把茶盞放下道,“可選好了?
”
大皇子道,“這兩篇文章寫的都極好……”
“狀元隻有一個,”皇上道。
也就是必須分出個高低來。
大皇子看向謝景衍,“六皇弟覺得呢?
”
謝景衍道,“貢院不是送來十份考卷嗎,這才兩份。
”
大皇子,“……”
父皇是問他們這兩份哪個更勝一籌,擺明了是要在這兩人裡點狀元,用不着看其他八份。
他知道淩王一向和父皇對着幹,但點狀元不是兒戲。
大皇子正要開口,結果皇上擺了下手,元公公把龍案上剩餘八份考卷拿給謝景衍過目了。
嗯,皇上不止讓謝景衍看其他八份考卷,還對他道,“你也看看吧,準你們各抒己見。
”
八份文章看起來要一會兒,皇上從龍椅上起身,出禦書房了。
謝景衍和大皇子将八份考卷過了一遍,堪堪看完,皇上就回來了。
皇上道,“看完了?
”
“覺得哪篇寫得最好?
”
大皇子道,“兒臣看了一遍,還是父皇選的兩篇最好。
”
皇上看向謝景衍,“你呢?
”
謝景衍道,“十份考卷,其中九篇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做的文章,僅有一篇是站在百姓的立場,這篇文采雖然不是最風流的,但更合我意。
”
“父皇是準備點這篇為二甲第一吧?
”
皇上眼底閃過一抹詫異之色,他确實想點這篇為二甲第一,但衍兒是怎麼看出來的?
皇上道,“為何這麼笃定,父皇會點這篇為二甲第一?
”
謝景衍道,“一甲多入翰林院,寫這篇文章之人,性情更适合做個直臣,安一方之隅,入翰林院可惜了。
”
不愧是他親自教出來的,把他這個父皇的心思揣摩的很透徹。
皇上龍心甚悅,就聽謝景衍道,“父皇知人善任,但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不會甘心待在翰林院的。
”
對皇上而言,一甲第一的狀元還是二甲第一沒多大差别,畢竟每三年就有一個狀元,翰林院裡狀元出身就有四五個,位極人臣的左相右相,也都不是狀元出身,科舉隻是讓他們入仕,至于将來能走的多遠,靠的不是錦繡文章,會寫文章不代表會做官。
但從文章裡就透出來的正直之臣,比狀元還要稀罕,不怪皇上格外珍惜。
隻是狀元的身份,皇上沒多看重,不代表學子們不稀罕,誰不想做狀元郎,光宗耀祖?
大皇子站在一旁,不知何時眉頭皺緊,就再沒松開過。
他和謝景衍同樣看的考卷,他怎麼就沒看出來皇上有意點這一篇為二甲第一?
看着謝景衍和皇上說話,大皇子有一種謝景衍才是皇上的親兒子,他是撿來的感覺。
這種感覺,讓他很不爽。
大皇子看着謝景衍,“六皇弟的意思是讓父皇點這篇為狀元?
”
謝景衍語氣淡淡,“我可左右不了父皇的決定。
”
左右不了嗎?
大皇子想起謝景衍保舉的朝臣,皇上都提拔了,心下就更不爽了。
皇上坐在龍椅上,看着元公公放到龍案上的考卷,他擺了下手,“沒你們什麼事了,退下吧。
”
謝景衍很幹脆的轉身了,大皇子眸光從考卷上掃過。
他并沒有說那兩篇文章更看好哪篇……
父皇的本意隻是找淩王進宮,問他的意思,找他隻是順帶的,或者說,是堵太後的嘴。
讓淩王參與欽點狀元而不帶他,傳到百官耳中,必然引來揣測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