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敬失敬。
”
面對身前這個氣宇軒昂年輕縣令的禮貌客氣,袁象山撫須點了點頭,臉色稍緩了些。
他同樣頗為禮貌的回道:
“老朽聽說過你,蘇老爺蘇夫人都在老朽面前贊揚過你,大郎前幾日也還誇你來着,說是結識了一位良師益友……不過嘛。
”
袁象山搖了搖頭,沒再說下去,表現的十分明顯的朝歐陽戎投去了一眼。
似是給晚輩面子,有些話沒說出來,讓其回去自己悟。
歐陽戎像是沒發現似的,他臉不紅心不跳的點點頭:
“不敢當,不敢當,是大郎他們缪贊了,老先生不必完全當真。
”
“……”
哪隻眼睛看老夫當真了?
袁象山忍不住多瞧了一眼歐陽戎,直接開口道:
“有些話,老朽作為老前輩,也不知當講不當講……”
歐陽戎聽到這句起手式,轉頭看了眼端坐的袁象山身邊尊師重道彎腰奉茶的蘇大郎。
後者朝他搖了搖頭,眼神歉意。
二人交換眼神間,袁象山抿了口茶,潤了下嗓子,繼續闆臉道:
“講了吧,又容易被伱們這些年輕人說是倚老賣老,可不講吧,又是害了你們,我們這些老前輩心裡也不暢快,總不能眼睜睜看着你們這些晚輩走彎路吧?
”
歐陽戎正過頭來,朝準備開始吟唱的袁象山誠懇搖頭說:
“不當講,老先生還是多喝點茶吧,把話多留給課堂的教書育人上。
”
袁象山白眉一皺,老手一揮:
“沒事,現在大郎正好也在,好好講一講,也算是一次課外的教書育人。
”
老人歎息一聲:
“其實若是一般外人,老朽都不願講的,但既然大郎把你當好友,老朽自然得稍盡一些長輩之責。
”
歐陽戎忍不住插了句話:“其實老先生把我當個外人也沒事,挺好的。
”
蘇大郎勸道:“老師,咱們回去吧……”
可惜也不知道是沒聽見,還是為什麼,這些話絲毫沒打斷袁象山苦口婆心的吟唱:
“你的事迹,老朽有所耳聞,在神都朝堂,犯顔直谏,觸怒聖上,铮铮鐵骨,南北士林都對你贊不絕口,稱之為良翰真君子。
“這一點老朽頗為欣賞,雖然可能也有些年輕人意氣行事的沖動在裡面,但是這直言谏诤之臣的做派,沒丢你禦史台那些前輩言官們的臉。
“欸,老朽又想起了當初還在朝堂禮部時,敢言直谏的往事……你還是有些老朽當年的風範的。
”
袁象山輕輕點頭,話鋒一轉,面色嚴肅道:
“可現在呢,是離京貶官心灰意冷還是什麼,是否是有些松懈了,這帶壞大郎的事暫且不提,且說說你的本職工作。
“你在龍城縣做的事情,那些規模不小的水利工程,老朽在府内都有聽人說過,當時覺得你赈災治水幹的還挺好,是在為百姓踏踏實實做事。
“可是前兩日,老朽出門去書肆購書,你猜如何,老夫一路親眼看見有乞丐百姓沿街乞讨,爾等就是這麼赈災的?
“本縣子民的糧食溫飽問題還未處置好,就轉頭治水,急沖沖調集人力物力去修建水利營造,這樣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欸,你身為一縣父母官,怎能如此疏忽?
”
隻見“咚咚”兩聲,袁象山拐杖敲地,布滿老人斑的面上是扼腕歎息之色,他嚴厲警醒了一番。
水榭偏後方,無聊旁聽的燕六郎本以為隻是蘇大郎倒黴攤上了一個倚老賣老的了“明師”,這八旬老爺子也隻是在好為人師的瞎唠叨,可沒想這個袁老先生卻是口出此言。
不怕你胡說八道,就怕多管閑事,指手畫腳。
燕六郎心裡無語,連忙看向身前的年輕縣令。
瞧見自家明府此刻背影沉默,籠袖靜立,一言不發。
燕六郎心中暗道不妙。
另一邊,蘇大郎瞧見好友的面色,也趕忙轉頭勸道:
“老師别說了,咱們畢竟是外行,良翰他……”
袁象山搖頭打斷:
“可能說的不中聽,但就是實話實說,也是為了他好。
”
老人擡手撫摸長須,望向水榭外的池塘景色,臉色怅然,歎息一聲:
“而且前兩日看見那百姓乞讨的景象,老朽大有感觸,書肆不願再去了,半路返回,有感而發作了一篇《哀災民序》的骈文。
“本來想着用它來教導大郎,讓他研讀,真巧,今日你這個龍城縣令也在,也算是正主了,老朽沒有冒犯父母官的意思,不過是一點陋建而已,你可以參考一下。
”
袁象山撫須說完,轉頭吩咐道:
“大郎,去把為師那篇《哀災民序》取出來,給縣令一觀,斧正一二。
”
蘇大郎面色為難,沒有動彈。
一旁的書童收到袁象山的眼神,轉頭去取來了一副卷軸。
這處聚賢園外的水榭似乎時常作為蘇大郎的講課讀書之地,石桌上擺有筆墨紙硯等墨寶,幾位書童手腳勤快的收拾了下,騰開位置,将卷軸平鋪在水榭中央的石桌上。
骈文,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工整與聲律铿锵,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
是時下文壇十分流行的一種文體,其實在衛周與離乾之前南北朝就開始盛行至今,甚至歐陽戎當初參加的科舉考試,都需要寫相應的賦文,用于取士。
水榭内,看見一旁徒兒蘇大郎漲的通紅的臉色,袁象山揮袖,一臉正氣的補了一句:
“老朽就是個直腸子,有些話不吐不快,但都是為了百姓為了縣衙好,還望縣令大人勿要見怪。
”
“當然不會見怪。
”
從剛剛袁象山提意見起就緘默不語的歐陽戎忽然開口說。
袁象山表情頗為滿意的點點頭,看了一眼旁邊愣然的蘇大郎,張嘴欲語幾句。
歐陽戎卻又毫不停歇道:
“但在下也是個直腸子,有些話同樣不吐不快,但都是為了老前輩好,簡單講兩句,還望老前輩勿要見怪。
”
衆人一愣,袁象山也皺眉,“你想說什麼……”
歐陽戎好奇問:
“老前輩是多少歲娶妻的?
”
“問這個作何?
”
“老前輩隻管回答。
”
“老朽當年十四,家父決定的婚事。
”
“那老前輩二十三四歲時在做什麼?
”
袁象山語氣頗為自傲:“哼,老朽已經高中進士,在等待選官,兩年後進入了禮部為官。
”
“等待吏部選官,那二十三四歲時,就是在洛陽士林混呗,偶爾呼朋喚友,知己請客,還能去青樓酒肆尋歡買醉,揮灑筆墨……
“在下之前在洛陽備考時,看見的進士前輩們都是如此,老前輩也是這樣嗎。
”
“不全一樣,沒你們現在年輕人這麼花天酒地……不是,你問這個做什麼?
”
歐陽戎淡然問道:
“那你可知大郎現在多少歲了?
”
“虛歲二十四……”
袁象山話語頓了下,然而歐陽戎不等他反應,徑直伸手指了指蘇大郎,又指了指他身後的聚賢園書房方向朗聲:
“煩請老前輩仔細看一看二十四歲早已及冠的大郎現在是什麼生活?
“且不提這次我們出去遊玩是否喝什麼養生茶。
老前輩口口聲聲說為大郎好,卻從來不顧及大郎的境遇。
“你十四歲就早已婚嫁成家,不愁旺盛精力,二十三四歲時就進士及第,縱享神都芳華,可是大郎呢,正是精力旺盛之際,成日被關在這深宅大院,身前是書山書海,夜裡挑燈苦讀,白日功課排滿,年輕黑發面對的卻盡是白首老儒。
“一個月連半日假期都要被師長強占,老前輩究竟有沒有考慮過大郎的感受?
”
樓台水榭内,青年的話語铿锵有力,一旁的蘇家大郎呆立怔怔,而柱着拐杖的白發老翁臉色愣然,被嗆的有些無言以對,趕忙辯解:
“老朽是為他好……”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歐陽戎前邁一步,打斷道:
“也不求老前輩能感同身受,可直接用師長威嚴壓制大郎本性,打着大郎的父母期盼的名義,行那溫室養花之事,是否太過自私了些?
!
”
“你……你……老朽沒有……”
“我什麼我,老前輩此前所做所為,哪一點不是這樣,所謂的替在下好替龍城百姓好,也是如此。
”
歐陽戎眼皮都不擡一下:
“老前輩剛剛說,此前因為其他人對在下的風評,而對在下心生好感,後來又因為所謂的當街親眼目睹乞丐尋讨而對在下失望,甚至還半路回家有感而發寫一篇大作批判……
“呵,那老前輩當時可有去問過街上乞丐的來曆原由?
“很顯然,老前輩沒有,老前輩也并不知道這些乞丐其實皆是來自其它的受災縣城!
“恰恰正是因為同是受災縣的龍城縣百姓過的好,聲名遠揚,才吸引周圍數縣的災民們絡繹不絕的趕來。
“老前輩也不知道這些每日皆有趕來的災民們,在日落前都會被送去城郊赈災營收容。
“甚至老前輩連城外究竟有多少座赈災營,這些赈災營每日光是免費派米就消耗了多少糧食,這些統統都不知道,或者說不在意,不關心。
“老前輩隻關心在外面看了一眼就有感而發,回家寫的文章大作是否句式對仗、聲韻和諧。
“嗯,說什麼眼見為實,難道隻看見了表象,就該視作現實嗎,那這又與盲人摸象何異,不過是有眼無珠罷了,甚至還不如盲人摸象呢,至少後者還知道親曆親為,隻不過以偏概全罷了,而老前輩連偏都偏不到點子。
“老前輩就是這樣做大郎明師的嗎?
”
歐陽戎輕笑一聲,不知何時起,他已經走到石桌前,邊說邊垂目看完了桌上那篇所謂的《哀災民序》。
“爾等小輩你……”袁象山柱着拐杖,搖搖晃晃站起,嘴皮子打着顫。
年輕縣令搖搖頭道:
“老前輩習慣了有眼無珠,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罔顧事實,侃侃而談,發表長篇大論,在下可不習慣這樣,得反複确認了後,有些話才會講。
“剛剛不太願說話想認真辨清某人成色時是如此,現在欣賞老前輩這篇‘有感而發’的大作也是如此。
”
說着,歐陽戎食指朝下,指了指桌上這篇骈文,一臉誠懇,學着某人剛剛的話語道:
“可能說的不中聽,但就是實話實說,也是為了老前輩好,老前輩這篇文章寫的……不太行,有點失望。
”
他淡淡道:“過于崇尚骈俪,藻繪相飾,文格卑靡,無病呻吟罷了。
”
歐陽戎沒有說錯,仔細看了幾遍後,确實是實事求是的講話。
這方世界目前還并沒有什麼八大家與古文運動,大周文壇流行的這種骈文之風是自南北朝留傳下來的。
此文體,講求對偶和聲律,由于要遷就句式,容易演變為堆砌辭藻,意少詞多,十分影響内容表達,也就是徒秀文筆,内容空洞……
此刻水榭内,袁象山被說的百口莫辯,似是有些急了,臉色漲紅的咳嗽。
“老師息怒……”蘇大郎趕忙上前輕拍老師佝偻的背。
看着面前這對師徒,又想起今日遇到的事情,歐陽戎腦海中忽然閃過某篇記憶頗深的古文。
歐陽戎搖搖頭道:
“老前輩就是用這種文章教導大郎的嗎,那在下不才,也贈大郎一篇文章,就不寫骈文了,寫些言之有物的話,這是曾經某位偶遇的前輩贈我的,改了點,獻醜了。
”
歐陽戎站在桌邊,鋪紙研墨,卷起袖子。
他随意捏筆落墨,轉而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一揮而就。
“寥贈大郎。
六郎,阿山,走吧,咱們别再在這裡礙某位明師眼睛了。
”
放下筆後,也不等墨水晾幹,歐陽戎轉身走出水榭。
燕六郎、柳阿山等人連忙跟上。
袁象山見狀,推開攙扶的蘇大郎與書童,跳起身來,此刻也不知為何,竟然身手都顯得有些矯健了,老人追出水榭,用拐杖猛戳歐陽戎的背影方向:
“豎子别走,氣煞老朽,你到底什麼意思。
”
“什麼意思?
”
歐陽戎頭不回道:
“還沒懂?
意思很簡單,學生是好學生,但老師可不一定是好老師。
“大郎太尊師重道,老前輩欺負他慣了,但别想欺負到在下頭上,龍城縣的情況說了你也不懂,就不勞煩您指手畫腳了。
”
就在袁老先生氣的直跺腳之際,離水榭不遠處的長廊上,正有一道倩影已經靜立傾聽了許久。
“小姐,這要不要去勸……”倩影身後,一個包子臉小侍女不禁問道。
“噓。
”蘇裹兒眯眼瞧着那道挺拔的背影。
而水榭内,慢了一步的蘇大郎路過石桌時不禁緩緩停步,低頭看着桌上筆墨未幹的文章,怔怔呢喃:“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
蘇大郎不禁擡頭,此刻與長廊上的妹妹一樣,默默望向那位年輕縣令大步離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