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淵深吸一口氣,道:“我必定會清算封家,父皇可舍得?”
皇帝沉默片刻,道:“封家謀逆,可族誅。此事殺孽太重,封家亦是朕一手扶持,理應由朕來處置,新帝不必動手。隻有一件,皇後畢竟是國母,雖有過錯,卻仍有輔佐平叛之功。她對朕說,想到京郊永定庵出家,朕希望你可應許。”
這大概是有生以來,裴淵第一次聽到皇帝用請求的語氣跟他議事。
他看著皇帝,淡淡道:“但她不再有皇後封號,死後亦不可入皇陵。”
“死去皆空,她不會在意。”皇帝道。
裴淵不再談論此事,道:“我登基之後,便迎雲兒為後。”
皇帝的神色毫無波瀾。
“你來見朕,最要緊的便是這件事,是麽?”他說。
“兒臣既然繼位,婚娶便是國事,不可不得父皇首肯。”裴淵道。
皇帝卻望著上方,似在思索:“常仲遠隻有這一個女兒,是麽?”
“正是。”
皇帝忽然笑了一聲:“如此一來,有朝一日待朕去了,仲遠和遜之就算再厭惡朕,看在親家的情分上也不好不搭理朕。倒也是一樁好事。”
裴淵愣了愣。
皇帝的性情一向乖僻,就算是到了這樣的時候,也總能說出些沒心沒肺的話來。
“隻是那女子的性子被她師父帶偏了,甚是倔強,若隨她父親就好了。”皇帝道,“常仲遠通情達理,大方持重,常晚雲若是隨了他,乃後宮之福,亦社稷之福。”
裴淵不以為然,道:“文公那樣的性子亦有過人之處,否則父皇也不會引其為摯友。”
皇帝不置可否,對裴淵道:“說起遜之,還有一事,朕不明白。這三年,仁濟堂的鋪子和錢莊一間接著一間地關閉,這些錢財去了何處,你可知道?”
裴淵道:“兒臣知道。文公彌留之時,曾囑我不要返京,直奔河西,說會舉仁濟堂之力助我,但要我答應,必要之時,庇護仁濟堂上下。我那時不知皇城司和仁濟堂的瓜葛,當即應下,隻是承了雲兒的情。”
皇帝愣了愣,少頃,笑罵:“老狐狸。他竟在那時就想好退路了。”說罷,他又問,“這麽多的錢財,他們是如何轉移到河西的?朕派人清查,全無蛛絲馬跡。”
裴淵道:“王陽先將錢財換成中原的貨物倒賣到西域,再換成西域的貨物流入河西。”
皇帝明白過來。
“怪不得這三年,朝廷用盡辦法封鎖河西,河西仍可壯大。”他說,“文謙雖死了三年,卻仍將朕算計了三年。來日到了泉下,朕必定要與他好好理論理論。”
他喃喃說著,似乎累了,眼睛半閉著,將要入睡。
正當裴淵猶豫著是不是要告退,卻聽皇帝悠悠喚了一聲:“子靖。”
“兒臣在。”
“朕不是一個好父親,可朕已經盡力了。”他的聲音低低,“如今將所有的一切都給了你,便要看你的造化。”
“兒臣明白。”
“朕累了,你去吧。”他說,“朕這裡有你姑祖母照顧,不必惦記。”
裴淵應下,起身告退。
走出不遠的時候,他忍不住回頭。
內侍正在放下紗帳,皇帝的身影在裡面隱約可見,一動不動,仿佛已經沉睡過去。
大殿外,天空是深深的青藍,剛剛下過雨,麗日當空。
有個女子立在大殿的陰影裡,似乎正等著無聊,低頭用腳踢著一顆石子。
“雲兒。”裴淵溫聲喚道。
晚雲回首,看是他,眼眸明亮如星辰,笑容與太陽一般耀眼。
“阿兄。”
她的聲音如同清風過耳,步履輕盈地踏上石階,朝他走來。
第547章 秋歸(一百一十五)+新春番外
佑德十一年七月二十六,皇帝崩於東都紫陽宮,享年五十二歲。
同年八月初十,新帝登基,改元光獻。
九月的長安城,已是秋意涼爽。
京畿戍衛總管孫煥下了馬,直奔太極殿,見了樓月便一頓埋怨:“這些日子練兵真是要了老命了,這活不是人乾,為何要重新用我?我閑著在家喝酒聽曲不快活麽?”
樓月笑嘻嘻地令人替他除了盔甲,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能隻我等收拾爛攤子,上回和京畿戍衛打了一架才發現,這哪是兵,弱的跟小雞似的。堂堂三十萬天子親兵,一潰即散。”
他說罷,對不遠處的六兒招招手:“總管,我們孫將軍要喝酒。”
六兒笑呵呵道:“喝酒不行,好茶倒是有些。”說罷,他令人沏茶,又對樓月埋怨:“你可收斂些,這裡不是王府,你也不再是那典軍,而是禁軍都尉,不能在太極殿前大呼小叫。”
說到這個,樓月也哀怨起來。
當這禁軍都尉當得委實無趣,來來回回就是在這太極殿轉悠,連宮外也出不去。怪不得從前的方崇當得一肚子怨氣,竟造起反來。
“你知足吧。”孫煥哼了哼,“裡頭那位要被煩死了吧?”
“快了。”樓月道,“這朝廷裡裡外外,到處是爛攤子,全堆給他一人來收拾。唯一能讓他開心些的,就是聊聊他的婚事。”
眾人相覷,都露出心照不宣的微笑。
裴淵的大婚,是當下眾人最期盼的事。
封良之亂,雖然沒有釀成席卷天下的大禍,但整個朝廷都因此元氣大傷。先帝在駕崩前,將朝中大加整肅。凡封良黨羽,處死的處死,下獄的下獄,撤職查辦的也有許多。整個朝廷,猶如經歷了一場換血。
小貼士: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海青拿天鵝 女追男 追妻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