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韶華的性情脾氣,陳長史最熟悉。
像紀尚書這樣,被時時敲打警告,這是因為天子還肯用他。
兵部丁侍郎手段略顯溫軟,天子便要扶一扶丁侍郎,助他在兵部立足站穩樹立威信。
至於張尚書,不低頭不改變私下小動作頻頻,薑韶華反倒一時不會動吏部。
不動則已,要動就天翻地覆。
“曹禦史這一筆,且先記下。
”薑韶華吩咐馬耀宗:“你在吏部當差,不用做太多,將看到的聽到的知道的都記下便可。
等日後,朕一並算帳。
”
馬耀宗肅容領命。
君臣正在議事,秦虎面色凝重地進殿稟報:“皇上,楊審理傳了消息來,武安郡王父子二人在回到武安郡的途中,遇到了一夥來路不明的盜匪。
被盜匪害了性命,身首異處,死狀淒慘,錢財都被搶之一空。
”
陳長史一驚,迅速看向天子。
宋淵眉頭也擰了起來,沉聲道:“這是哪一路的盜匪,竟敢對武安郡王父子動手!
”
陳瑾瑜想說什麽,看一眼不動聲色的薑韶華,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下了。
薑韶華聽到這樣的噩耗,沒有太大的反應,隻吩咐道:“傳朕旨意,令楊審理審查此案。
”
當日天子派楊審理去查抄武安王府,該不是早有預料會有這麽一出吧!
不管是無意還是巧合,總之,擅長刑名斷案的楊審理接手此案合情合理。
說起來,從武安郡送消息到京城,得大半個月。
以楊審理的精明幹練,這大半個月裡應該已經將武安郡王被害一案查了個七七八八。
不過,該有的程序還是要有的。
陳瑾瑜接了口諭,去請王中書令擬旨,並將聖旨發往武安郡。
王瑾聽聞武安郡王慘死的噩耗,心情很是複雜,面上卻穩得住。
領了皇命後,迅速辦妥差事。
與此同時,武安郡王遇害的噩耗,飛一般地在宮中內外傳開了。
據說李太後長歎了一聲,感歎薑氏男子短命。
在寢宮裡養病的範貴太妃,聽到這一噩耗嚇得魂不附體,當日就發了高燒,還說了一通胡話。
到底說了什麽,伺候範貴太妃的宮人根本不敢學話。
景陽宮裡的鄭太皇太後,聽了噩耗後也歎了一聲,對趙公公道:“武安郡那裡偏僻,山林又多,有些盜匪不足為奇。
可惜了武安郡王父子兩個,就這麽命喪黃泉了。
”
趙公公一臉哀戚地附和:“確實可惜。
誰能想到走了一千多裡路都平片安安的,偏偏就在武安郡附近出了意外。
”
“可見這是老天要收他們兩個。
也罷,到了地下,去伺候頌兒也好。
”鄭太皇太後淡淡道:“你代哀家去一趟淮陽王府,將這個喪信告訴淮陽王父子。
到底都是薑氏宗親,這等事不能瞞著他們。
”
趙公公恭聲領命。
在景陽宮裡低頭彎腰的趙公公,到了宮外便擡頭挺胸趾高氣昂,進了沒了匾額的淮陽王府,氣焰就更囂張了。
“咱家奉太皇太後娘娘之命,來給幾位送個消息。
”趙公公甚至都沒行禮,就這麽大喇喇地站著,嘴角向上眼角向下:“武安郡王父子在回程路上,遇到了盜匪,被盜匪殺了。
”
淮陽王薑全紅著眼眶,一臉悲戚,衝著武安郡的方向哭了一回。
淮陽王的幾個兒子,都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驚住了……或者說是被嚇住了,個個面色難看,直至趙公公揚長而去,還回不過神來。
淮陽王長子失魂落魄,喃喃低語:“怎麽就遇了盜匪!
怎麽會這麽巧!
”
年紀最小的兄弟,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怪不得當日父王不肯離開京城,如果我們執意要走,是不是也到不了淮陽郡就遇了盜匪?
”
淮陽王疾聲厲色:“混帳!
給我閉嘴!
無憑無據,全憑猜測便胡說八道!
這話要是傳出去,就是取死之道!
”
“誰不想活命,自己去找根繩子,或是拿把匕首了結自己。
別連累了旁人。
”
兒子們立刻就都住嘴了。
不過,現在他們已經都能理解父王當日一系列舉動的苦心了。
雖然家業被抄沒了八成,好歹還留了兩成下來。
馬耀宗回京的時候,已將兩成的金銀財物送來了淮陽王府。
隻要他們安分守己,這筆銀錢足夠他們衣食無憂地活一輩子了。
和慘死的武安郡王父子一比,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出嫁的淮陽縣主,當天下午就回了娘家。
淮陽縣主又是紅著眼睛來的,在來之前就哭過了一場。
在見了父兄之後,淮陽縣主哽咽著說道:“虧得當日父親堅持留在京城,要是離了京城,怕是還沒回到淮陽郡,半路就要遭‘盜匪’了。
”
淮陽王笑著安慰女兒:“可見為父還有些眼光和運道。
”
頓了頓又囑咐道:“你進宮給太皇太後娘娘請安的時候,不要說這些。
太皇太後娘娘年歲大了,不樂意聽生死這等事。
”
要在京城苟活,得靠天子庇護,也得他們父子知情識趣。
淮陰縣主點頭應下。
……
當晚,王瑾回府後,王丞相立刻打發人來叫他。
王瑾心中有數,待隨從都退下後,沒等王丞相張口,便道:“我雖在宮中,對武安郡王遇害一事也不清楚。
隻知道武安郡王是被一群來路不明的盜匪害死的。
”
王丞相冷笑了一聲:“好一個來路不明。
太皇太後真當朝臣們都是聾子瞎子不成!
”
王瑾閉口不語。
王丞相整日在床榻上養傷,不能上朝,對朝堂形勢依舊了然於心:“要說皇上,既放武安郡王離去,便沒有滅口的意思。
這件事,定是太皇太後出的手。
”
“這個老虔婆!
私底下不知養了多少暗衛死士。
上一回皇陵刺殺平安一案,就是老虔婆的手筆,將淮陽王和武安郡王都拖進了泥沼裡。
結果白白為新帝鋪了路,心裡不知何等懊惱悔恨。
”
“淮陽王是個聰明人,不肯離京,厚著臉皮賴在京城。
還哀求天子派了一隊禦前侍衛。
”
“太皇太後不便對淮陽王動手,這一腔邪火悶氣,可不就都衝著武安郡王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