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為何春秋時期諸子百家,最後是儒家成了主流?
”
這個鳳笙當然知道,她甚至為此特別鑽研過,因為鑽研得夠透徹,也因此很多時候她的思想並不符合當下大局勢。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那時還是個思想比較自由的時代,很多人敢於去想,敢於去創造思想學術流派。
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等。
後幾經周折,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儒家、道家、墨家,成為了三大主流思想流派。
又經過漫長的歲月,及朝代的更替,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成了主流思想。
那為何儒家能贏過其他,成為主流思想,甚至受到許多君王的青睞?
皆因,統治者需要它來控制百姓,鞏固統治。
儒家流派在發展的最起初,其實並不理想,戰國時期乃諸侯紛爭,硝煙四起的年代,行仁政、反苛政的思想是沒辦法滿足諸侯統治及大統一的理念。
一直到漢代董仲舒發展了新儒學,提倡君權神授之後,才為當政者所接受。
之後,經過漫長的歲月,儒家流派一步步向當政者靠攏,又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教義,有了新的變異,什麽三綱五常,天人感應,受命於天,說白了就是統治者為了便於統治,愚化百姓。
鳳笙是善於思考,才懂這一切,所以她學習它,利用它,卻不敬畏它,這就是她敢於以一己之身,去挑戰太子所代表的統治階層的原因所在。
而魏王,他算是統治階層,自然明白其中的核心,不會被其愚弄。
“你可以這麽做,但當下主流如此,你這樣教導她們,若有一日她們離開書院,回歸世俗,是否會是異類?
”
什麽才是異類?
有異於世俗常人的便是異類。
異類是沒辦法容身於世的,就好比韓英,她可以說是不讓須眉,可即使如她,也必須遠離家鄉,獨自一人艱難存世。
韓英過得不錯,是得益於她堅韌的性格和闊達的心胸,但這種特質並不是人人都有。
就比如花兒,她已經習慣了家人對待她的方式,若強行拉她出來,告訴她別人家不是這樣的,別人家的女兒不用挨打挨餓,不用什麽都讓著哥哥弟弟。
她明白了,知道了,但她根本沒有能力去改變所處的環境,她又該怎麽辦,也許到那時候,才是她最痛苦的時候。
人,有時候其實不是看得越透徹越好,迷迷糊糊過一生也不錯,慧極必傷,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鳳笙陷入良久的沉思,魏王見她如此,明明想提醒她坐的時間已經夠久了,還是選擇沉默空出地方讓她去認真想一想。
他看得出她很在乎這些,所以他願意幫她去想去規避一些可以預料的錯誤。
鳳笙想了很久,直到快傍晚時,才提筆給韓英回信。
在信中她提出了魏王的質疑,並寫了些自己想法,同時也做下決定,還是都教。
學了女子該學的,再學男子的,有了區別和差異,自然會發出疑問,有了疑問就會有思考,等到那時候她們也大了,會明白自己想要什麽。
寫完信,她吩咐人送去書院,做完這一切的她,十分開心,去找魏王一同用晚膳。
魏王在書房裡,剛和幕僚說完事,見鳳笙來了,就讓所有人都散了,他自己則和鳳笙一同朝正院走。
見她眉眼舒展,知道她心情不錯,他問道:“信寫完了?
”
她點點頭。
“幸虧她是個女人。
”不然魏王的醋桶早就打翻了,一天一封信,這事魏王專門關注過,還命人去查了那個韓英,隻是鳳笙不知道。
鳳笙笑了笑:“她如果是男人,我跟她也聊不到一處。
”同病相憐的感同身受,才是兩人聊得來的主因。
“再過幾日十六抓周,我們要進宮一趟。
”
聽到這話,鳳笙才恍然過來十六皇子已經周歲了,時間過得真快。
“等會我讓人開了庫房,看有沒有什麽好添頭,給小十六添去抓周。
”按照大梁的習俗,若是家中或者親戚家有孩子辦抓周禮,為了以示關系親近是要添些東西供其用來抓周。
這麽說定了,等用罷了晚膳,兩人讓人去把庫房打開了,一陣挑挑揀揀,才擇了幾樣合適的東西出來,讓下人收著明日送進宮。
*
很快就到了當日。
這算不得是什麽大日子,再加上孩子小,當下人有藏著掖著免得折了福氣的思想,所以小十六的抓周禮僅限自家人。
除了宮裡各位娘娘們,便是吳王趙王襄王等一眾皇子及他們府上的女眷。
陳皇後也來了,自打陳家鬧出上回那場事,她就立刻病愈了,開始在人前露臉。
這次與以往的態度截然不同,認真來說陳皇後是高傲的,雖然她表面待人溫和,但她骨子裡是高傲的,可這次她卻十分高調,高調到近乎熱情,她熱情地去關懷宮裡的每一個妃嬪,但凡皇後分內之事,她事事上心。
就好像這次,小十六的抓周禮,她是第一個提起的,並親力親為命人去辦,明眼人都能看出陳皇後對這件事的看重。
鳳笙和魏王並不知道陳皇後的異常,也因此當在鹹福宮裡看見陳皇後,又見她鄭重周到地去吩咐宮女太監如何布置場面,拾遺補缺之時,恍然以為是在坤寧宮。
現場的氣氛十分詭異,大抵隻有陳皇後未曾察覺。
Tips: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古代言情 種田文 甜寵文 假面的盛宴 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