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正在搬運糧食的力夫們當即跪了下來,高呼神靈保佑。
這成山的糧食,是幾個大周商人的。
據悉,他們是打算把糧食運回大周販賣,卻無奈碰上了備寇禁海令,隻能又倒轉回琉球。
清風道長老淚橫流,連連說自己受三清點化,原就是為了拯救黎民於苦難之中。
又說大周如今各地都在鬧災,糧食嚴重匱乏,有了這些糧食可以救活多少災民。
之後他拿出聖旨,大包大攬說朝廷肯定不會白要這些糧食,定不會虧待爾等。
那些商人也是個棒槌,好像沒見過聖旨似的,竟當地就伏地叩拜高呼萬歲。
然後就成清風道長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能做海商的沒幾個善茬,你們的錙銖必較呢,你們的老奸巨猾呢,怎麽條件都沒談好,就跟著人走了?
負責保護清風道長的那些水師將士,不過都是些下面的人,自然不懂的上面人到底在搞什麽把戲。
既然天使說要帶船隊走,那就帶著船隊走吧。
總算不用找傳說中的蓬萊仙島了,可以回家了。
因為有閩浙總督發下的通行令,以及那海船一看就知是靖海侯麾下的,清風道長回程的路格外順利,安穩無恙地回到陸地。
不過他還算聰明,沒有把運糧的船隊直接帶回來,而留在外海,借口要回去報信才能定奪後續事宜。
他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給京城送信。
管清和收到消息匆匆趕來,可等他到時,福建道監察禦史竟然也在場。
不光如此,還有福州府知府,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按察使司的按察使紛遝而至,還有不少望風而來的百姓。
等事後通過了解,管清和才知道是有人送信給這些大人,說是天使奉旨召各位大人前去碼頭觀看祥瑞。
然後他們就去了,然後這事想捂也捂不住了。
等消息送到京城後,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朝堂上議論紛紛,有人全然不信,覺得荒謬至極,有人覺得定不是空穴來風,不過隨著福建道監察禦史的奏章也送到京中,不信也得信了。
於是朝堂又展開一番議論,有人提到應該廣開海路,多給海商便利,鼓勵海上貿易,又有人彈劾福建市舶司不作為,既然明知道海外有糧,為何朝堂缺糧時置若罔聞。
總而言之,說什麽的都有。
沒人知道這場軒然大波,其實不過是個小女子,另辟蹊徑走出的一條路。
明知沿海有備寇禁海令,以備寇作為借口,誰也不敢擅專分毫,因為一個不慎,可能就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既然這條路不通,那就換條路走。
清風道長就是個招搖撞騙的道士,但架不住有個天使的身份,這種人沒人會提防他。
隻要他能出海‘發現’糧食,把消息傳回來,事情就算成功了。
管清和簽發備寇禁海令,為的是掌控全局,用的是陽謀。
鳳笙說動清風道長出海尋蓬萊仙島,又從建平帝那裡請來聖旨,雖然荒謬,但用的也是陽謀。
陽謀對陽謀,出其不意才能勝,打得就是出其不意。
一時之間,清風道長儼然成了萬眾矚目的對象,連清塵子都不敢掠其鋒芒。
要知道,他們這些道士會的都是些奇技淫巧,歷來不容於朝堂,可這一次清風道長卻立下如此大功,儼然成了三清在世。
同時,朝堂上許多官員也是喜笑顏開。
這一年多來朝廷正逢多事之秋,到處都缺糧,到處都喊著要糧,尤其是戶部的官員,這一年多來壓力尤其大,每個人的頭髮都是一把一把的掉。
這次糧食問題終於解決了,終於不用擔心再掉頭髮了。
為了以後也不掉頭髮,戶部眾官甚至建議朝廷出海買糧,最好打通這條路子,以便日後備用。
其實這幾年下來,也許六部其他幾部意識不到,但戶部的人卻知道現在的朝廷究竟有多缺糧。
這次的危機過了,下次呢?
所以還是未雨綢繆吧。
因此又延伸出既然可以出海買糧,為何不能出海買地,尋那適合種糧的地方,多買些地讓那些獲罪流放的犯人去種。
一來解決犯人無處流放,二來解決糧食危機,一舉兩得。
以至於最後竟發展成我大周國力雄厚,海上力量已成規模,海外蠻荒之地如此多,那些小國不堪一擊,為何不能去佔一些呢?
當然這是後話。
而以陳浩為首的幾個商人,這次也是立了大功。
他們以出海買糧本就是為了解國之大難為由,將所有糧食全部捐給了朝廷。
這就是場面話,實則誰不知道他們其實是走私商人,不過這麽多緊缺的糧食砸下來,這當頭也沒人不識趣提這些。
誰提誰就是和那些受苦受難的百姓為敵,和百姓都為敵了,自然也是和朝廷為敵。
朝廷自然不會白要他們的,事後定有彌補。
這個彌補也許在金錢上不能補足,但受惠也是金錢所不能衡量的。
畢竟戶部提及的打通這條路子以備後用,也需要人去辦,這些人熟門熟路,正是大用。
所以也算是雙贏的局面。
等戶部往山西撥出賑災糧食後,鳳笙終於松了口氣,麗皇貴妃也松了口氣,籠罩在京城上空許久的陰霾終於消散,儼然見到了晴天。
而此時已是入夏了。
Tips: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古代言情 種田文 甜寵文 假面的盛宴 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