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747章 緻富篇(62)
“你以為她想啊?就周家那窮樣,再不将周樹枝嫁掉,還能養得起她嗎?”
“你也别心疼她,平日裡,哪天不是仗着自己有幾分姿色,在村子裡陰陽這個,陰陽那個,誰見了不覺得她讨厭?”
“就是我女兒因為長得黑,還被她罵哭過好幾次呢,這老天也是長眼的,這不,親自來收她了。”
“......”
衆人議論紛紛的聲音,全部落入了一旁周樹楚的耳朵。
此時的陳桃花還沒注意到一旁的周樹楚。
她的視線都在旁邊朝着他議論紛紛的婦人身上。
直到謝管家的馬車走到跟前了,她才看到周樹楚。
沒辦法,因為周樹楚已經擠出了人群,來到了跟前。
不止周樹楚,還有池飛玄他們幾人都在。
另外還有一個站在周樹楚旁邊的男子。
想來應該就是自家女兒念念不忘的那個什麼秀才老爺張子亦了。
看着他們這一幫人,陳桃花的心裡又是一陣酸楚。
隻是這次她學精了,沒再當着衆人的面大吵大鬧。
何況這對于陳桃花來講,今日是她女兒“出嫁”的日子。
她自然不會在這樣的日子裡搞事情。
如果是以前,她也會跟自家女兒想的一樣,隻有這樣的男子才配得上自家女兒。
但是現在她已經認清事實了,已經無力去改變了。
知道自己就算争,也争不過這些人了,隻好狼狽地朝着自家屋子裡走去。
然而周樹楚他們并沒有因此就離開。
因為他們知道,一會周樹枝出來定還有一出好戲。
好戲看了一半又不看,這可不是她周樹楚的作風。
果然,沒一會便聽到周樹枝吵吵嚷嚷的聲音了。
“不嫁,我不嫁,我不要嫁,你們放開我......”
當然他們聽到的隻是聲音,至于人便看不到了。
因為人已經被綁在馬車裡面了。
為什麼說是綁呢?
如果不是綁的話,周樹枝可能已經跳下馬車了。
哪怕是這樣,他們都能明顯看到馬車在搖晃。
可見這周樹枝有多排斥了。
他們猜得沒錯,周樹枝确實排斥。
原本還好一些,隻是當看到來接她的人是謝管家時,就知道陳桃花剛才的那些話都是哄騙自己的。
王管家若真如她說的那般,今日鐵定會親自現身。
到現在,她都不知道那個王地主長什麼樣。
也不知道是哪個八卦的婦人,在看到馬車經過她前面時,當着衆人的面直接就掀開了馬簾。
一看,周樹枝頭發淩亂,像個瘋子一樣在馬車裡面。
哪怕是這樣,他依舊在大喊大叫。
可是又有誰會理會他呢?
因為馬簾的掀開,周樹枝一眼便看到了周樹楚。
她就站在前面,而且人群當中的她極為顯眼。
大家仿佛都怕碰到她似的,與她都有着一小段的距離。
她身上的衣裳也與旁邊的婦人格格不入。
所以,周樹枝一眼便看到了她。
還有周樹楚旁邊的張子亦。
這般想着,周樹枝又掙紮得更大力了。
“你們快放下簾子,誰讓你們掀開的,你們這群惡婦,你們不得好死......”
隻是衆人根本就沒有将周樹枝的謾罵聲放在心裡。
有的也隻是諷刺。
這就是村裡的婦人。
這時人群中的一個婦人,又朝着衆人開始八卦起來了。
“你們可知道,這老周家這十幾兩銀子當天就用完了。”
“怎麼可能呢?那可是十幾兩嘛,就算還了村子裡的那些外賬,不也還有五六兩嗎?”
“我家就住在他家隔壁,我還能不知道嗎?後來人家要債的又上門了,你們可知道要的是什麼債?”
“什麼債?”
“周小山的賭債呗。”
随後又将那日老周家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依你這麼說,方招娣如今還躺在床上?”
“可不是嘛,聽說還傷得挺重的,這不都沒有銀子去請大夫了。”
“哎喲,這惡人還真的是有天收。”
“反正我看呀,他們老周家的日子也就這樣了。”
“......”
聽到這些話,周樹楚的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她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感覺,看到那一家子這樣,她心裡既不痛快,也沒有想要幸災樂禍的心情了。
或許一切都看淡了吧。
又或許他們在自己心裡可能真的已經不重要了。
總之不管是怎樣,這一家子都與她無關了。
最後周樹楚又去了一趟李嬸子家。
當然,這一趟池飛玄他們沒有跟着去了。
該看的熱鬧都已經看完了,姑娘家的私話,他們就不方便聽了。
.........................................................................
三日後。
這一日,簡明和張志勇,還有黃春枝,周二山他們都從京城回來了。
因為易太英已經帶着方一思回京換他們回來了。
軍中有他們,池子軒也比較放心。
再加上周樹楚與張子亦定親的日子也快到了。
這不,身為爹娘的他們,肯定是要回來的。
這兩家人一合計才發現,張春花這段時間備了多少事情?
“要我說,這兩副頭面可能有點少了,你等着,明兒個我再去備兩副。”
黃春枝看着張春花極為認真地說道。
“哪能讓你破費呢?這不都是我來備的嗎?再說了,這不過是定親,有兩副頭面已經很不錯了。”張春花好笑道。
“那不成,樹楚不隻是你女兒,也是我女兒呢。”黃春枝想也沒想地說道。
這些年他們都在京城,對于周樹楚,她早就拿她當女兒一樣看待了。
這話可謂是說到張春花心坎上了,頓時喜笑顔開。
在京城裡,黃春枝是如何對自家女兒的,張春花都看在眼裡。
女兒能找到這樣的人家,也是她的福氣。
于是第二日,一行人又急匆匆地去了縣城。
這一次可不止張春花一人過去了,黃春枝比她還心急呢。
天剛亮,人便已經來到了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