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出現模仿者
越籍是惠郡王的人,惠郡王離京,他來送别,委實正常。
黎語不打算跟越籍說什麼話,這人心思深沉,沒必要多接觸。
遙遙沖越籍點了下頭,黎語擡腳準備離開,越籍卻叫住了她。
“黎老闆,請留步!”
聲音不大不小,足夠這一片的人聽到,黎語扯扯嘴角,轉頭笑着看他:“越公子,多日不見了。”
“多日不見。”越籍快步走到黎語身邊,目光一錯不錯地停留在她身上,“黎老闆,沒想到能在此處看到你。”
黎語笑容不變:“偶然路過,正好遇到惠郡王離京,便湊個熱鬧。越公子也是一樣吧。”
越籍:“是。”
說着,他話鋒陡然一轉,“近來京城中開了一家聽雨手工坊,賣什麼棉花娃娃和積木,黎老闆可知?”
黎語暗道這人估計又在懷疑自己了,彎唇一笑,淡定道:“不止聽說過,我還去買過他們家的積木和七巧闆,我家小姑子格外喜歡。不過越公子為何突然提起這店?”
越籍發現自己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出破綻。
難不成又是自己多想了?
越籍道:“隻是問問黎老闆,京中出了這麼一家店,總得讓黎老闆知道。”
黎語笑眯眯道:“原來是這樣,多謝越公子提醒,不過那店我确實己經去過了。”
越籍:“.....”
黎語道:“越公子還有事情嗎?我還要到店裡看看,若是無事,我便告辭了。”
越籍:“倒是沒事了。”
黎語點點頭:“那我便離開了,我家火鍋店和燒烤店近日上了新菜,越公子哪日有空閑可去店裡嘗嘗。”
*
黎語大大方方地離去,神态自若。
越籍望着她的背影,眉頭微擰。
他說什麼,黎老闆就回應什麼,這本沒有問題,但他還是懷疑她。
火鍋店和燒烤店不必說,錦玉樓、奶茶店,手工坊一定跟她存在某種關系,隻是他沒有發現罷了。
惠王剛離京,他的人手這幾日做的事情多,等忙完了,他一定要好好查查她。
黎語轉過一條街後,斂去了臉上客套的笑容。
看方才的情況,越籍接下來肯定還會查她,她不能任由他查,得想辦法讓他不能查或者查不了。
*
因為惠郡王離京,京城熱鬧了幾日。
百姓們不敢在明面上說,但私底下的讨論一點也沒有少。
惠郡王一黨的官員不論幾品,相比之前都低調了許多,畢竟惠郡王的事還未完全過去,他們這時候若做出讓天元帝生氣的事,萬一被罷官,無異于雪上加霜。
太子黨的官員因為太子的囑咐,一個個也保持淡定,不過他們暗地裡的動作不少。惠郡王不在京城,他們要試着找機會将惠郡王一黨的官員、特别是戶部黃尚書弄下去。
戶部管國庫錢糧,決不能任由黃尚書管着,時間久了,對太子不利。
安王那邊,照舊假裝和太子不睦。
要說京城最大的變動,就是昔日的西皇子、現今的成王。
*
以前惠王在的時候,成王毫不起眼,而今惠王才走了沒幾天,成王在朝中就有了姓名,幾個五品以内的官員不吭不響地站到了成王那邊。
提到成王的人多了,天元帝便想起這個兒子還沒有在朝中做事。
沒有多思考,他首接讓成王去兵部曆練。
兵部管着大禹的軍隊,天元帝此舉,讓不少人的心思又浮動起來。
黎語聽完韓铮的講述,覺得惠郡王以前跟太子鬥,除了他本人有野心,天元帝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若是天元帝在發現苗頭後就打壓惠王一黨的官員,不讓他們擔任像是“戶部尚書”這種要職,惠郡王興許沒有那麼嚣張。
不知道這個成王會不會走上太子的老路。
但願不會!
*
朝廷之事變化莫測,黎語每日都聽韓铮複述,然後與他進行讨論。
生意這邊,黎語也沒放下,她偶爾到火鍋店和燒烤店轉轉,剩下的時間在家研究新玩具。值得一提的是,她定做的做脂膏香水的工具己經做好了,隻等聽雨手工坊的生意穩定下來,她就開始着手做。
*
這日,黎語上街買東西,路過太平街,臨時決定到火鍋店看一看。
店還未開張,大家都在後院忙活,看到黎語進門,田嬷嬷立刻上前拉着她到無人處說話。
黎語看她神情嚴肅,主動問道:“嬷嬷,怎麼了?”
田嬷嬷:“黎老闆這兩日可有逛街?”
黎語:“沒怎麼逛,嬷嬷,是出什麼事了嗎?”
“黎老闆可知,京城之中有店鋪仿造聽雨手工坊做了棉花娃娃、積木和七巧闆。”
她原本不知,今日來做工,半路看到了一家店,那店原本是賣雜物的,今日突然在貨架上放了和聽雨手工坊一樣的物件。
“那店裡的東西與手工坊的幾乎一模一樣,價格卻比手工坊便宜兩成,黎老闆,若是讓他們模仿下去,對手工坊的生意十分不利。”
黎語:“......”
仔細算算,也到時間了。
今日是三月十二,店己經開了十幾天,足夠京城的其他店鋪把那些玩具做出來。
“嬷嬷不必着急。”黎語安撫道:“我有辦法擊敗他們。”
田嬷嬷一向信她,聞言微微放心。
那手工坊雖不歸她管,但她也不想讓黎老闆項先生等一衆人的心血白費。
*
趁着店裡沒客人,黎語給項先生寫了一封信。
當晚,二人見面。
項先生己經知道了有人模仿他們做玩具的事,因為提前想過這個可能,所以并不慌亂。他甚至想了兩種應對的辦法。
第一種是做新的玩具,隻要他們上新夠快,那些人就永遠隻能跟在他們後面掙銀子。
他知道黎語辛苦,并沒有把所有的做新玩具的活都壓在黎語身上,而是在開店之前就找了幾個工匠,讓他們試着做新玩具。到今日為止,也做出了三款新品。
第二種是向外放消息,就說某個貴人是手工坊的東家,以此震懾那些想要模仿的人。
黎語覺得這兩種辦法可行,但是人的靈感總有枯竭的時候,全靠上新品的話,早晚會供應不上。第二種則有仗勢欺人的嫌疑。
沒有明說這兩個辦法的不妥之處,黎語道:“項先生,我也有一個辦法,自覺可行,你聽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