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26章 首提電站
“水引過來,飲用水直接管道入戶,咱們這兩個家屬院也算的上整齊,如果不方便每家都接通的話,可以像大雜院那樣,幾戶一個集中用水點。
”
京城那邊有些地方已經是自來水了,尤其是部隊,更是普及,這個秦清淮不陌生,而且,簡單一說,他這腦子已經開始轉動,開始思索這件事情的可行性了。
“這樣,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一個距離近了,一個安全了,就是孩子出來接水,也不用提心吊膽孩子踩着冰不小心再滑到井裡這種危險。
當然,應該也有弊端,管道冬天容易被凍,這個,你問問專業人士,如果管道做好保暖措施的話,應該也能解決。
”
秦清淮聽的熱血沸騰,突然感覺,嗯,這個是大好事。
“媳婦兒你繼續說。
”
簡單喝了口水,
“如果這個能解決,這個是比較長遠的。
但是這個應該比較耗時間,嗯,如果想要早點用上的話,也得到春天,最起碼也得化凍,我上山找找,我記着山上有山泉,到時候找竹子,埋溝,把山泉引下來,也是一個路子,而且,山泉水咱們用着更放心,簡單的處理就可以直接用。
”
“還有呢?
”
秦清淮越聽越火熱,就是剛才說的那個淨水的,他都已經想好要找誰,要怎麼安排了,
“媳婦兒,你還有什麼想法,你就都說出來,我覺得,都是有用的。
”
“其他的?
其實孩子學會這些技能也不是壞事,其他的,要不你先說說你還想解決什麼問題?
”
秦清淮,“......”
“我感覺到處都是問題,”
簡單幹脆的也坐起來,
“我這麼跟你說吧,生活是一方面,你是覺得這麼多人都守着軍區這一畝三分地,不合适是嗎?
”
“有一點吧,那邊的工廠不是已經開始分流了嗎?
這點上,其實我不是特别擔心。
媳婦兒,這邊的基建計劃你也都是清楚的,這兩天我就是,總感覺哪哪兒都是問題,但是好像是一股腦的怼過來的感覺,你看看啊,工廠建了,但是隻有豆制品這個穩定了,說實話,下一步動哪個,我還沒想好。
家屬院這邊,這次煤礦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個當頭一棒,尤其是這幾件事情,仔細想想,有這個煤礦,會出現這種事情,其實,并不很意外。
還有今天說的這個孩子的事,不光有孩子,有兩家是殘疾兒子和父母相依為命的,現在是萬幸出事的沒有他們,但是,”
簡單靜靜的聽着,明白了,萬一出事,父母的晚年生活是個問題不說,這兒子是老兩口唯一的指望,如果孩子出事,那對他們來說,真不異于是天都塌了。
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哀,還真的不是一句簡單的‘節哀’就能解決的。
簡單自覺自己隻是個普通人,也知道秦清淮跟她說的,都是比較接近普通百姓的問題,她也隻能從實際出發去思考問題。
“大哥,你這些疑惑,不是應該拿到會上讨論的嗎?
團長,小叔,不行還有小舅舅呢,這應該是你們考慮的問題吧?
你一個聰明的腦袋都想不明白,你來問我?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這種事情,自然不能把指望都放在簡單身上,秦清淮想看看簡單這個局外人的意見。
這麼一說,簡單也沒推脫,畢竟她心裡也有個想法呢,
“我不知道你們啊,不過,你往遠了想,這邊想建設起來,擴大,是肯定的吧?
除了哨點那邊離邊境太近,需要特殊管轄,這邊的軍區,我看現在和普通的村子沒有什麼區别了。
”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秦清淮也坐直了身子,立馬就抓住了重點,
“軍區和家屬院距離太近,混淆不分明,确實不妥,尤其是現在的家屬院不光都是在役軍屬,還有不少退伍戰士的家屬,這就有些不合适了。
”
簡單看了他一眼,沒說什麼,之前這邊的艱苦程度,她也差不多都知道,那時候還真就不能那麼周全。
而且她純粹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沒有什麼邏輯性,
“是吧!
而且以後這邊建起來了,需要的人手肯定更多,不知道你們是想通過什麼途徑增加人口?
”
話題跳的有點遠,秦清淮緩了兩秒才接上,
“退伍戰士,親屬,知青,或者是附近城鎮遷徙,”
還好,不是等着自然繁衍。
“是啊,人肯定會越來越多的,所以像你剛才說的,不是遷軍區,就是遷家屬院,是吧?
”
“那是肯定的,”
“那遷到哪兒?
”
“自然是,擴建,”
簡單攤手,
“是呗,擴建,你們那些荒地開的咋樣了,那個草莓和藍莓,本來就是個樣子貨,對現在來說,不實用,現在都能吃飽飯了,那邊其實也沒有必要了,費心巴力的伺候着,跟勞動力不成正比,那邊的人手你随時都能抽走。
”
“你,猜到了?
”
簡單直接就翻了個白眼,
“猜什麼猜?
現在到處都吃不飽飯,咱們整這個嬌氣的玩意,要是讓有的人看着,那不就妥妥的小資思想,資本主義作風嗎?
現在一年的工分基本也足夠生活的,這個玩意,不用耗着了。
”
那草莓,藍莓,确實是好東西,但是在這個絕大部分人都吃不飽飯的時候,這玩意還真的妥妥的靶子,當時是為了找理由給大家安排活計,記工分,讓大家多賺錢。
說實話,着實有點冤大頭的意思。
林團長和秦清淮心裡明鏡似的,但是軍區的情況眼見的好了起來,兄弟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他們這錢出的倒是也高興,所以也就閉嘴什麼也不說。
隻是秦清淮沒說過,沒想到簡單已經看出來了,
“什麼時候看出來的?
”
“切!
”
簡單嗤笑,
“我就那麼傻嗎?
那草莓和藍莓都算是我提起來的,那我說你們就應,那玩意兒,你自己覺得正常嗎?
再說這金貴玩意兒,要不是縣城有那麼兩個有錢的工廠,還有小舅,這玩意兒,你就說誰能買,那一個草莓,都趕上普通人家好幾天的工資了,吃金子啊!
”
秦清淮嘴角緩緩上揚,伸手把人抱在懷裡就是一頓親,這可真是個大寶貝。
“對對對,我媳婦兒多聰明,什麼也瞞不過你的法眼。
”
“去去去,别跟我嬉皮笑臉的,還說不說了,不說我要睡覺了。
”
“說說說,你接着說,”
今天晚上的氣氛不錯,正好說到這兒,秦清淮心裡也有了些想法,知道媳婦兒腦子裡主意多,最主要的事,通常都有些出其不意,比起他們的中規中矩,有時候卻更有用。
他十分的想聽聽。
“其實冬天的暖棚,就挺實用的,就算是以後把家屬院遷走了,這邊的耕地,暖棚,養殖,也還可以繼續,這些都是軍區的産業,到時候圈在一起,軍區的,嗯,農場,過來上工一樣的賺工分,靠着軍區,這工作也是不錯的。
”
農場,到了這個時候,也算是有點時代代名詞的意思了,一般都跟下放,改造,是連在一起的,到了簡單這倒是實在,都是農作物,叫農場,也合适。
“其實吧,我還真有個事想跟你說,”
軍區的事簡單不會摻和,簡單的提了提,話題一拐,就拐到另一個話題上,
“你覺得,這邊能牽頭建一個電站嗎?
”
“電,電站?
”
就是秦清淮,也被驚了一下,這時候也是有電站的,南方的水力發電站,北方畢竟有個煤炭資源,所以火力發電站,以煤炭為主要燃料,不過設施簡陋,技術水平一般,發電量有限,電壓還不穩,這邊沒有牽電線就不說了,就是駐軍那邊,縣政府那邊,也逃不過,一刮大風,下大雨大雪冰雹,停電是最基本的因果關系。
來這邊之前,京城那邊部隊倒是能好上不少,來這邊這麼長時間,秦清淮也習慣了沒有電燈的日子,不過這麼一聽,心裡也是忍不住的激動,電是好東西啊,有了電,那能幹的事可就太多了。
不過,這可是個大工程,他雖然相信媳婦兒有這個能力,但是心裡也是理智占了上風,
“媳婦兒,這,”
正史上,在六十年代初期,國家電力公司開始實施“三線建設”計劃,這個計劃的目标是在西北部、西南部和東北部修建一條長達2.5萬公裡的電力線路,這個計劃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和電廠建設。
這個曆史簡單是知道的,也确定了這個時空也是差不多的發展,但是,可但是,這個計劃現在還正在建設中,被現在這股亂象影響的不知道多少,但是簡單确定的是,即便是2.5萬公裡,那也不包括他們這位于東北邊境一角的偏僻縣城。
這點,秦清淮也是清楚的,就是駐軍和縣政府,依靠的都是省城那邊一個不大的發電站。
“媳婦兒,這可不是小事啊?
”
“我知道啊,但是你就說,這是不是個好事吧?
”
這,秦清淮能否認嗎?
要是真的能把發電站建起來,那不說别的,東北駐軍轄區,那就出了名了,以後,呃,好吧,惦記的人隻會越來越多的。
不過,畢竟是男人,心裡那股子沖動和熱血還是有的,理智上知道可行性不高,心裡也不由得開始思索了,
“媳婦兒,你咋想到這個了呢?
我以為,你會想說想牽電線的,”
簡單不想說,這個時候那不穩定的電壓,她也實在是不眼饞,一家人好好的坐在一起吃飯,看書,或者吃飯唠嗑,外面刮個風下個月的,冷不丁的“啪的一聲,燈就滅了,然後熟門熟路的去點蠟燭,這種經曆,這輩子不想再經曆了。
“哎,牽了電線,那不也是總停電,這邊冬天再一下雪,這麼冷,那電線一凍就脆了,牽個電線,整不好一冬天都用不上,我圖啥?
”
這倒,也是實情。
“我知道這邊有一定的自治權限,但是不清楚是光是駐軍,還是縣裡那邊也是同樣的,”
“都有,不過相比起來,政府系統内要被動的多,說是自治,但是也要受很多條框的約束。
”
這個情況,上次人販子事件的時候,她都看出來了一些。
“那你說,如果駐軍軍區單獨的建電站,上面的人會不會以為你們要謀朝篡位?
”
謀朝篡位?
秦清淮無語,你也是會用詞的。
想了想,他也沒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這個得問問老爺子,不過,有意見是肯定的,可能還會派人過來監視插手,或者,幹脆的搶功。
”
“這麼明目張膽嗎?
”
那些影視劇也不是白看的,什麼特派員之類的,她也是聽說過的,
“這個就沒有人管得了?
”
“要是以前,咱們的後勤,口糧都被人家掐在手裡,這事确實掣肘,但是現在就不一定了,他們能派人過來,就像那些知青,過來後怎麼安排,那不還是我們自己的事嗎?
咱們軍區就這麼大,是不是?
這是實際情況,不争的事實。
”
“啊!
”
簡單壞笑,
“你的意思是,人家派人來你們就收,但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關門打狗?
”
“那倒也不一定,如果是有真才實學的,那肯定,不能浪費了。
”
“你,”
簡單都服了,
“要說黑心,還得是你,物得其所,人善其用。
”
“哈哈,彼此彼此!
”
“我是想着,如果發電站建起來了,那咱們的電是自由的,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雖然可能用不到現在這麼多勞動力,但是效率會成倍的增長。
而且,還可以開辟其他賺錢的路子,不能故步自封不是,這以後的發展空間還大着呢。
現在我們靠的是這些家屬,可能更多的都是體力勞動,那發展起來之後,我們不說全機械化,總要有機械替代人力的時候,三年後,五年後,十年後,先不說高考能不能恢複,我們現在培養的這些技術人才是不是也能出師了,不管是廚師,修理工,農業專家,機械專家,各個領域,總能有他們發光發熱的舞台吧?
到那時候,你該愁的就不是人多無處安置,而是,人才太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