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門團寵小嬌娘

第一百一十六章 買人救人

農門團寵小嬌娘 2908 2025-01-16 17:35

   劉氏和王氏都聽得歡喜,趙金蓮也覺得這麼分配好。

   但想着又要花銀子,她就心疼。

   幸好閨女是她的貼心小棉襖,方圓兒緊接着又說道。

   “娘放心,再買人我花錢,不動家裡銀子。

   這事兒,我和二哥去辦,您隻管給自己和嫂子們挑個合眼緣的人手就成了。

   果然,趙金蓮立刻就笑了,拉了兩個兒媳開始選人。

   劉氏選了個胖嘟嘟,天生笑臉的小丫頭兒,名字為了區别方圓兒的丫頭,取名叫翠萍。

   王氏選了個瘦高個的丫頭,看着很是沉穩,取名叫蘭草。

   輪到趙金蓮,她居然選了個最瘦小的丫頭兒。

   “這孩子最可憐,也最小,放我身邊多養養。

   取個名兒叫九兒吧,九兒就是九條命,什麼災難都能躲過。

   那丫頭也是機靈的,紅着眼圈兒跪倒磕頭。

   翠萍和蘭草也是趕緊跟着磕頭。

   其餘六個小丫頭眼裡都是羨慕,又有幾分失望。

   她們過來之前,帶她們換衣洗漱的婆子是個好人。

   沒少跟她們講方家和陳家的好,但凡能留下,就是掉進福坑兒了。

   不需要擔心吃穿,主子和善,也不會打罵。

   她們都盼着留下,如今留下了,卻是在客舍伺候,沒有被選入大院兒伺候主子。

   劉氏王氏許是有些不好意思,一定勸着方圓兒也選兩個丫頭。

   “妹妹平日總帶着朱紅在外邊,桃紅一個人照管偏院兒。

   要燒火,要洗衣,要打掃,還要做針線,看着就忙叨。

   不如給她找個伴兒,過幾年妹妹出嫁,正好這兩個小丫頭也頂事兒了。

   這倒是說中了趙金蓮的心事,她也不理會閨女是不是同意,在剩下的幾個中又挑了兩個瞧着機靈的。

   分别取名銀紅和晴紅,放在了偏院兒伺候。

   方圓兒倒是無所謂,倒是把桃紅歡喜壞了。

   以後她可有伴兒了,不是一個人守院子了。

   小丫頭們被帶了下去,洗漱換衣,還要找孫大夫幫忙診脈,看看帶沒帶什麼病症。

   總之,忙碌着一小天兒就過去了。

   方老二回來聽說了,滿口答應明日再去挑人,左右他每日都要在家裡和破廟間來往。

   方玉也是開口說幫忙挑人,不需要方圓兒過去。

   兄弟倆這是防備流民人多,萬一有個起歹心的,吓到妹妹。

   第二日,中午時候,方老二果然又帶回五個幸運的小姑娘。

   衙門的人往縣令大人老娘這裡送人,當然是選最好的。

   剩下的,不是年紀小,就是長的普通,或者有幾分病态。

   方老二過去,也犯了心軟的毛病,買了一對兒染了風寒的小姐妹,還有三個八九歲的。

   連牙婆都說這樣的孩子沒什麼大用,隻能浪費糧食養着。

   方老二就道,買回家拾掇莊園的院子,也不是大活計。

   衆人就知道,方家實際是想多救幾個小姑娘了。

   就是牙婆都偷偷囑咐小姑娘們,遇到好人了,一定珍惜。

   九個小姑娘一同住進了百瑞院,同陳武三家一個鍋裡吃飯。

   有病的喝藥,沒病的多吃飯,幾日功夫就恢複了幾分精神。

   沒人打罵,朱嫂子和朱紅,陳安媳婦兒等也是和氣的,沒少給他們講主家的好,慢慢,小姑娘們就越發活泛了。

   延續花一他們的取名習慣,九個小姑娘,也得了新名字,朵一到朵九。

   陳老夫人那裡不需要,魏先生的一枝春和孫老先生的玉容院兒,就分給了朵一和朵二。

   平日幫忙端個飯菜,打掃衛生和洗衣衫之類。

   其餘從朵三到朵九,也是一人負責一個院子。

   花期時候忙碌,随時互相支援。

   這般忙下來,安排妥當,天上也落了雪。

   而大半流民也被安排去修了水渠,一日兩餐,吃不飽也餓不死。

   當然幹活兒也可以磨磨洋工,縣衙的意思很簡單,有活幹,别鬧事。

   城裡的大戶人家“響應”縣令的号召,你家修個院子,我家挖個池塘,也是幫忙分擔了一些。

   百姓們更是捐了不少襖褲,後期不夠用,縣衙出了一點兒銀子,半買半送了一批。

   這般勉強算是把所有流民都穿暖了,老弱病殘冬日在廟裡的大炕上,也不至于凍死。

   天災之下,活命就好,沒人奢望更多。

   天氣一日比一日冷,眼見冬月盡了,就進了臘月。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熱鬧,家家戶戶都要進城買年貨兒。

   再窮的人家也要給閨女扯二尺花布,給老人買包點心,給孩子買半斤芝麻糖。

   可惜,今年因為城裡城外随時可見的流民,因為家裡頓頓紅薯土豆,讓所有人都有些發蔫。

   沒心思準備過年,也舍不得那個銀錢。

   方家倒是不缺銀子,也有足夠的糧食,但這樣的大環境,總不好太出格。

   村裡大半人家因為春日的流言,還有方家明裡暗裡多囑咐,都是沒少種紅薯和土豆,也存了一些糧食。

   但也有人家過日子懶散,不上心,該幹活的時候不幹活兒,這時候就徹底傻眼了。

   先前還好,這個月已經有八九家來方家大院兒借糧食了。

   方老漢雖然看不長這樣的懶貨,到底不能看着他們餓死。

   于是,一家二十斤苞谷面,約定明年秋日還。

   村裡人知道,私下也是沒少說閑話兒。

   這幾家人知道丢了臉面,但餓肚子比丢臉更可怕。

   小雪又下了兩場,大年就到了。

   方家今年最不缺的就是雞了,雞架裡,下蛋母雞九百隻,不下蛋隻吃飯的公雞還有三百隻呢。

   小年開始,莊園裡就一直在殺雞。

   方圓兒特意囑咐把雞毛留了下來,預備給家裡人做些輕便的羽絨衣褲。

   花一和朵一等丫頭小子都來幫忙,莊園裡是“血流成河”。

   二百褪好毛兒小公雞被沾了冷水,凍得晶瑩剔透,這般防風幹。

   即便隔了一個月,下鍋炖一炖還是同剛殺過的一樣新鮮。

   方圓兒給自己留了一些,其餘,花一幾個一人一隻拎回家裡做年禮,百瑞院子的大竈也分了十隻。

   陳家,孫家,魏先生,王家劉家,也都是兩隻走禮。

   這般就去掉了一百隻左右,剩下一百隻,村老們家裡送一隻,其餘就都送去了破廟。

   捐給流民們,讓他們也過年吃口肉。

   順帶還送了五百斤糧食。

   當然,這些東西要堆在廟裡的大殿上,供過佛祖,才能拿去下鍋兒。

   城裡有人聽了消息,也是陸續又送了一些吃用之物過來。

   流民們都歡喜壞了,歇工兩日,嗅着大鍋裡的肉香,即便身在異鄉,心裡也好過一些。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