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高僧低頭
周宇想到了前些天十幾萬胡騎的陣勢,心說北原和興漢交戰,必然也是騎兵居多。
到時候萬一南下,自己連騎兵都沒有,怎麼和對方抗衡?
反正延壽教善鑄兵器的名聲都在外了,幹脆長槍大盾鋼盔,能配的都給配上。
更輕射程更遠的長弓也得考慮一下。
這些天他的親身經曆告訴他胡騎的騷擾絕對不能輕視。
隻有讓他們的騷擾付出血的代價,那才有以步勝騎的機會。
最後,竹季遠說道:“守望禅師已經回來,據說他在南方倒是闖出了幾分名堂。
之前來找教主時您不在,接下來接見他時,教主可給他些甜頭,免得他離延壽教而去,自立門戶。
”
竹季遠不知道守望禅師是因為周宇給他的小藥丸才能顯得與其他僧侶不同,才能闖出名堂。
隻以為他是憑自己本事在南方弄出名氣來,還建議周宇現在要把他當個人物看呢。
周宇對他揮揮手:“你去忙吧,守望禅師這裡,我自有主張。
”
守望禅師之前路過冕州,在九陽縣時隻能被禮佛的地主養在家中一段日子,之後都過不下去隻好自己離開。
連徒弟都甯願跟無酉和尚走,可以說是狼狽不堪。
被周宇納入麾下之後得到了小藥丸,在曲陽縣的何一民老爺那兒試了一下,發現确實有用,這才南下用這小藥丸宣傳他的“戒欲”修行。
短短時間此修行就已風靡南方老年權貴之中。
守望禅師也因此名聲大振,此時回到曲陽縣已是今非昔比。
之前連他是誰都不知道的人,現在都傳這位是南方的高僧,卻不知道他之前曾經像流民一樣路過冕州。
就連牛知縣聽聞守望高僧來到曲陽縣,都趕緊設宴款待熱情非常。
隻因為傳聞守望高僧與權貴交好,經常出入對方私宅内宅,對方的下人都對他熱情非常。
誰也不敢得罪這樣的人物,更想巴結這樣的人物,隻希望将來萬一有求于高官權貴時,這位高僧也是一條幫忙遞話的路子。
就算是何一民老爺,開始也覺得是不是法号一樣的兩個僧人。
直到遠遠看到守望僧的外表,才知道竟然就是當初和自己打過交道的那位。
沒人知道,在外面面色高冷,莊嚴少笑,就算是牛知縣都不給笑臉的守望禅師,在拜訪延壽教教主時,私下一臉谄笑。
“見過教主,近三個月不見,教主風采依舊。
還娶得美嬌娘,可喜可賀。
隻可惜老僧就差幾天的路程,要是早些就能為教主慶賀了。
”
周宇沒多說話,點點頭。
守望禅師立刻說:“為教主帶了些小禮物,還望教主笑納。
”
守望僧人讓自己的徒弟把帶來的禮物端出來,周宇看了看,都是些珍奇古玩,名人字畫。
估計是那些老權貴喜好風雅,覺得送給高僧這種風雅之物符合身份,所以才讓守望僧人手裡多了這麼多不能吃喝的東西。
周宇歎了口氣:“禅師,我之前怎麼告訴你的?
我要糧食,你應該告訴那些人,你要糧食施舍給窮人,讓他們給你糧食。
而不是拿了一大堆這樣的東西。
”
守望僧人解釋道:“貴人們實在熱情,經常見面就送禮,不收實在不好,有時候收禮實屬無奈。
”
周宇揮揮手:“這些風雅之物,你要的話全拿回去。
這些東西還不如送我100石米來得更好。
”
守望僧人在椅子上隻敢坐半個屁股:“哪裡有拿出來的禮又拿回去的道理。
隻是之前為了打開那些貴人家的大門,我宣揚戒欲修行,未曾談及糧食。
此次回來,還是要教主您再拿些修煉神藥與我,我再與他們周旋,定能換來糧食。
”
周宇冷笑一聲:“既然如此,那就罷了,之前的藥錢我也不用你付了,你自當你的高僧去。
我再找别人做這戒欲修行的事。
”
守望僧人面色大變,咽了口口水,勉強笑道:“教主,此事我已做了幾月,好不容易接觸到南方貴人圈中,豈有半途而廢之理。
”
周宇伸出手指:“之前我就說過,1顆藥100石糧,你就算沒那個本領,也得1顆藥80石糧。
可你除了拿回這些無用之物,連1粒糧食都沒帶回來,我不找你算賬,隻是讓你自去做回你的高僧,你還不滿足麼?
”
守望僧人欲言又止。
他該怎麼說?
他總不能當面哭訴,自己這個高僧都是“戒欲神藥”堆出來的名氣嗎?
要是沒了“戒欲神藥”,他這個“高僧”和其他僧人有什麼區别?
隻怕不要被捧得越高,跌的越慘哦。
真把自己當回事,從周教主這裡拿不到神藥的話,守望僧人覺得自己還是早點帶着這些資産隐姓埋名躲起來的為妙。
冒着僥幸心理還去那些迫切想要“重振雄風”的老權貴面前晃悠,還什麼都拿不出來。
要是沒有替代品還能忽悠一陣子,要是周教主這裡找個人替代了自己去兜售“戒欲神藥”,自己分秒鐘就會從高僧跌落成秃驢。
守望僧人想到這裡心中苦澀,低頭道歉:“望教主恕罪,我之前辦事不力,還想要找借口推诿實在不該。
但宣揚戒欲修行的确需要先期投入,那些貴人已經到了知天命、花甲之年,哪裡還會信什麼神藥。
都是看别人用過多次都無恙後才敢小心翼翼自己服用,再後才會将我待為上賓。
”
周宇倒有些好奇:“他們可是為了身體之欲?
”
“倒也不是。
他們之中不少人妾室尚年輕貌美,有時寵着,妾室又想要個孩子鞏固地位,生怕今後人老珠黃無依無靠。
因此有心無力之時,即使家财萬貫、位高權重也難免要尴尬。
所以他們假戒欲修行之名,更多時候也有維護自身面子的需要。
”
周宇:“倒也有趣。
”
“不僅如此。
”守望僧人補充道:“即使不惑之年中,也有人生育艱難,家中全是女兒,為求一子燒香拜佛,甚至不惜一擲千金嘗試各種偏方怪藥。
我們的神藥亦被他們當成求子之物。
還望教主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定為教主取來糧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