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連鎖反應
這一次翻天鹞大鬧九陽縣,但沒有鬧到冕州其他地方去,冕州其他縣都有自己的判斷。
對于那一仗的真相可能民間大家隻知道官兵終于到達了九陽縣,然後一戰打敗了流寇,翻天鹞逃竄回安江道,僅此而已。
但各路官員和權貴,以及消息靈通的大地主、大商人們,都不可能對真相一點興趣都沒有。
延壽教給人的印象從一個曲陽縣裡成立依靠流民而壯大的教派,迅速刷新成了底蘊深厚背景不明的大新興教派。
别的教派信衆可能有不少淺信衆,但延壽教不一樣,教衆要硬核的多,數萬教衆看似和一些别的教派數量差不多,但随随便便都能碾死那些看似大家體量差不多的教派。
因此延壽教觸手伸進九陽縣,就等于昭告天下延壽教不可能隻困在曲陽縣一地不往外邁半步。
大家都清楚,延壽教肯定要朝整個冕州輻射影響力了。
許多裝神弄鬼的教派很樂意随便在某地封一個負責人,就像開連鎖店一樣,把牌子借給對方野蠻生長。
這樣做的好處是“搶占市場”,一時間各地這個教派的教衆将會爆炸性增長,看起來氣勢洶洶。
壞處就是那些“連鎖店”教主能控制嗎?
要是各地的負責人做一些爛事,很快就能連累整個教派的名譽,也就是連累整個品牌一起爛掉。
冕州其他各縣的官員權貴地主們都嚴陣以待延壽教在自家地盤上“開分店”。
但延壽教根本不會用那種非常愚蠢的做法。
延壽教在周宇的領導下是堅決執行穩紮穩打策略的,一旦做好了進入的準備,就會像九陽縣這樣直接下沉到控制最基礎的生産資料――人口和田地上。
而且人口和田地并重,不會有發展了一堆信徒然後他們無法給延壽教帶來一塊田地這種事發生。
所以延壽教進入九陽縣就很成功,失去财産和生活保障的延壽教村民教徒很容易就接受了為延壽教貢獻勞動力來獲得一天兩餐的條件。
但為延壽教貢獻了勞動力,他們沒辦法種植自己土地怎麼辦?
村民把他們的田地和地主沒人耕種的土地一樣,也佃種給延壽教種就完了。
勞動力和生産資料一起到手,延壽教就牢牢在九陽縣紮了下來。
一些九陽縣的大地主既然在這次兵災中元氣大傷,當然會想着繼續壓榨自己的佃戶,給他們放高利貸挽回自己的損失。
結果延壽教直接把他們的勞動力搶走不說,還把他們放高利貸的機會掘了根。
受不了這種結果的九陽縣大地主們試了些方法,比如傳播延壽教吃小孩之類的,過去使用時很有效的謠言。
以及買通官府的官員和小吏給延壽教找找麻煩。
可是謠言一點屁用都沒有。
因為隻有那些裝神弄鬼的教派才會被這種謠言反噬,延壽教不裝神弄鬼還給大家一日兩餐,誰信誰傻。
官府的官員和小吏裡當然有被買通的人,可嘗試過以後也隻能對幕後黑手表示他們辦不到。
一個麻煩無非是延壽教在村裡販賣私鹽,原本想搞延壽教的人還覺得這必定是個絕殺。
結果指使官員告發高柳公公面前,柳公公直接說那是自己賣給延壽教的官鹽,人家愛怎麼賣是人家的事。
貨郎當賣鹽的二手販子都可以,總不能不讓延壽教當。
隻要在官方進貨,這些貨就是合法的。
有了這樣的“官方認證”之後,延壽教村鋪裡換糧的鹽就成了大家買了都安心的官鹽。
盡管大家都知道裡面必然摻了私鹽賣,可沒人在乎。
另一個就是延壽教從翻天鹞手裡買人的事情。
這件事根本瞞不住,本來也是可大可小的罪名。
但延壽教既然出手打敗了翻天鹞,自然就洗白了這一個行為。
對他們狼狽為奸之類的指控,在官方和民間裡都撼動不了延壽教大義贖人的贊譽。
耍手段既然沒用,在延壽教拿下九陽縣的大勢中,地主老爺們也不全是想着對抗的。
趕緊每人10石糧,把家人都加進延壽教的地主富戶越來越多。
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波流寇什麼時候來或者說翻天鹞卷土重來。
那時候靠那個烏龜知州令泰清有用嗎?
靠那些在九陽城裡狂嫖濫飲的官兵有用嗎?
怎麼看清理村莊,收殓屍體,左手仁義右手武藝的延壽教都更像一個可以抱的大腿。
延壽教在九陽縣這個冕州首府紮下根來以後,各路來往商隊、人馬都在暗中窺探觀察這個教派的行為方式。
周教主也被各路人馬不停拜訪,這些人前來觀察接觸這位教主的同時,也在閑聊中給周宇帶來了不少消息。
比如同樣作為教派之一的佛教,冕州各地的寺廟忽然開始了一項新業務。
那就是把廟裡開過光的農具請回家裡供起來,可以保佑地裡收成好。
那農具不是自家拿來的廚具,而是全鋼打造、外形精美的廚具。
據說經過開光和供奉,今後耕作前用鋤頭在地裡鋤幾下,或者收獲時用鋼鐮刀收割幾刀,就可保佑收成增長。
周宇暗笑,這是無酉和尚終于把廟商的業務做出去了啊。
這些開始農具開光業務的寺廟隻要地主們支付糧食。
所以家裡有糧囤着的地主們還是挺樂意的。
他們覺得每年地裡都會長出糧食,現在拿糧食換開光的全鋼農具來保佑收成,長期來看是大賺特賺的。
如果廟裡要錢他們會不樂意,隻要糧食就一個個的趨之若鹜。
并且别的地主有了自己也不能落下,人人争搶。
不然豈不是顯得自己沒實力了。
然後這些進了寺廟裡的糧食,無酉和尚到時候會拿和尚們最喜歡的、可以拿去鑄金佛的金子買下,最終運到延壽教的糧倉裡,完成三赢。
無酉和尚幹的不錯,他的師傅守望禅師走得更南一些,現在還沒有消息。
之前給了他5闆45粒小藥丸,不知道他在權貴圈子裡面混的怎麼樣了。
周宇倒是希望他能比自己的商隊還要快地從南方弄糧食過來。
那樣的話延壽教就可以邁開更大的步伐,更早占下冕州其他各縣。
這樣來年春播的時候,全冕州的延壽教教徒一起種下高綜合麥種,周宇就能放些心。
不為别的,就為了沒有結束迹象的旱災。
這麼多天了,冕州這裡也沒見到一滴雨,就怕旱情加重,到時候除了延壽教種下的少量高綜合麥種,其他田地顆粒無收。
那周宇也沒辦法把所有人都養起來,到時候除了起兵往南面打,真沒有别的想法。
但隻要抗旱的高綜合麥種播種得夠多,周宇相信就算這旱災再持續一年,他的延壽教即使數量再變大也能扛住。
此時的九陽城内,連東雲經過前些天的意氣風發,現在反而有些郁郁了。
他之前孤身入翻天鹞,再卧底延壽教的事,在善于鼓吹的他嘴下,事迹自然四處流傳,讓他名聲大振。
但他原本以為會一躍成為知州心腹的路咔嚓一下就斷了,原因是延壽教入九陽縣了,九陽城裡延壽教的大名比他更盛。
他這個卧底延壽教的事迹忽然就從有勇有謀變得很尴尬。
當延壽教買人在大家口中是從流寇手裡贖人的大仁義時,他作為出首告發延壽教的第一人,立刻就被一些之前還圍着他吹的人劃清了界限。
而一些沒和他劃清界限的人,也從熱情變得客氣。
一時間連東雲去拜訪知州大人,大人都變很忙。
更讓他紮心的則是,之前還把他當成有勇有謀的民間讀書人領袖的一些讀書人,居然轉身就入職了延壽教當起教算術和識字的老師。
甚至有一些腦袋不靈光的,還會過來問他這個在延壽教當過老師的待遇如何,職業前景廣不廣闊。
連東雲覺得自己要不是涵養好,茶都要潑對方臉上去。